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
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
孔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
孔庙是儒学崇拜的圣地,是古代祭孔活动的祭祀场所,从最初庙堂三间的孔庙家庙、京城的国庙到全国各地方孔庙,都是传承孔子思想、进行文化教育传播的学校,从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孔庙发展的两千多个春秋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脚步。孔庙的发展史所留下的丰富遗存与完整的资料对我们研究孔庙的历史、建筑与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通过对孔庙建筑与祭孔活动的研究与探讨,可以透视到中国古代封建体制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并能够对儒家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评论